宛艾腾飞正当时
2018-03-29 来自: 南阳宛艾产业协会 浏览次数:1356
9月13至14日,市委农办王兴华副主任带领农办艾草产业调研组一行7人奔赴社旗县、桐柏县、南召县、卧龙区、宛城区等县区,就全市主要艾草产区、艾草制品加工集聚区、艾草产品延伸服务企业等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宛艾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其撰写的《伤寒论》中就写道:“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其《金匮要略》中,用艾的方剂有20多个。到上世纪90年代,南阳才有人
开始进行艾草规模化采集、收购、加工、销售、使用的探索。因品质高、产量大、香气浓郁、疗效显著等优点,宛艾逐渐被世人推崇。
经过近20年的开发利用,宛艾已开发出6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艾制品,获得国家专利上百个,覆盖全国80%以上的艾用品市场,产品远销日、韩及欧洲多国。艾草年产量达6200吨,占全国的80%,种植
面积、对外贸易值和加工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南阳也由此成为蜚声国内外的“艾草之乡”。
通过调研发现,南阳艾草产业具有四大优势:
自然优势。艾草喜温润、怕水浸,适生于丘陵坡地。南阳山区、丘陵、平原各占约1/3。在丘陵坡地广阔的桐柏、淅川、南召、宛城、方城等县区,野生艾草年产总量1.5亿~2亿吨。目前,南阳市开发
利用约3万吨,是全国最大的艾草收购集散地。
产品优势。南阳市艾加工企业从研究中医药应用艾草治病原理入手,吸纳国内外艾灸应用的先进成果,运用现代科技,不仅成功开发出艾绒、艾柱、艾条等传统艾草制品,还开发出了艾叶精油、艾叶茶
、艾香、艾草护肤品、艾叶皂等艾制品,涉及药用、灸用、食用、日用工业品等6个系列、100多个艾制品,使自生自长的艾草身价倍增,实现了由“草”变“宝”的华丽转身。艾草由此成了一个植根性
很强的富民项目、特色产业。
加工优势。南阳市经营艾产品的注册企业已有20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艾产品加工基地。历经近20年的发展,艾产品加工实现了从手工制作向半自动化、自动化的跨越。艾绒、艾粉加工中的粉碎、筛选
、除尘等工序实现流水线自动作业,艾条卷制实现电动、液压联动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加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满足了日益扩大的艾灸市场需求。
科技优势。南阳市艾制品企业注重科技创新,积极与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先后取得100多项专利,占全国同行业的80%以上,得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艾草综合研究与系
列产品综合开发》、《安慰灸与艾灸统计分析》、《热敏穴与非敏穴临床效果》等宛艾项目分别获南阳市、北京市、江西省等科技进步奖。其中不少产品成为网上热销产品。
同时,也发现制约南阳艾草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南阳市艾草加工产业存在“两热两冷”,即下面热,上面冷。企业发展有热情,行业发展无规划; 外地热,本地冷,艾灸产品在外有名气,本地消费热度不够,墙内开花墙外香。艾灸
是健康产业,是中医药的瑰宝,适应了大众便利化保健、低成本治病的需求。艾草加工是生态产业,原料是野生有机植物,产品加工全过程都是物理方法,极少污染;艾草全身是宝,能吃干榨净。艾叶
可提取艾绒做灸条,艾茎可做炭化灸条,就连下脚料都是饲养业的上品,综合利用率高。艾加工业是富民项目,根植性强,利用本土沉睡资源和留守农民,就业与生活匹配度高。在桐柏、南召、淅川、
内乡等 县,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农民采割一天可收入百元以上,有上万农民在采割、收购、加工、销售的链条中就业增收,一个特色鲜明、扬优成势的富民产业,长期被 边缘化,处于“花自飘零水
自流”状态。
缺乏应有的“正名”。艾草加工企业主导产品是艾灸用品,按商品功能属医药器械类。南阳市企业曾在2003年获医疗器械批准号,2007年到期后至今未再获批准,企业多次申请未果。在长期未
获医药器械名分的情况下,企业艾加工产品按普通商品低价销售。江苏、河北一些获医药类批号的企业,从南阳低价收购艾制品,贴上本企业商标后身价倍增。在原料收购环节,湖北蕲春县“蕲艾”获
地理标志后身价看涨, “宛艾”由于没名分,虽与“蕲艾”质相近但价相远,不少蕲春新上的艾加工企业或从南阳低价购艾草,或从南阳低价购成品,回蕲春县加工贴牌后高价销售。南阳 优质艾草、
艾产品多数靠贴牌或给有批号的企业供货生存,形成上游喝汤,下游吃肉的不正常局面。
缺乏有效管理。南阳市艾灸加工企业的兴起来自市场引导,没有市场的作用,企业难有活力,但仅靠市场的力量企业难以走远。当前,职能部门对艾草加工企业的监管尚不到位,一是产品无标准。所有
加工企业都是自定或沿用其他企业标准,依据不一,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二是质量监督薄弱。质监部门对企业缺乏规范要求,失之于宽。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中存在诸多乱象:或掺
杂使假,质量低下;或假冒商标,违规获利;或广告内容不实,存在欺诈嫌疑。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损害了南阳艾产业的整体形象,也使规范生产的企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近几年,多次
出现消费者投诉个别企业的现象,一家有病,全行业产品封存、停业整顿,给正常经营的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至今,多数规范生产的企业仍心有余悸。
缺乏企业整合。南阳市注册登记的艾产品经营企业虽有100多个,但处于无序状态,存在小、散、乱问题。一是小。大个企业少,多是小微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投入少,主要靠仿制产品生存
。二是散。缺乏信息交流,各自为战。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中存在无序压价抬价、恶性竞争等问题。三是乱。多数企业是作坊式加工,生产无序,管理粗放,艾草产业整体上有优无势,有特不强。
艾草产业是方兴未艾的绿色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绿色 医疗、中医养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强,艾草在医疗、保健、美容
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艾草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
调研中得知,日前,南阳有关部门和企业已经向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等部门申报‘宛艾’国家地理标志和有机艾种植标准认证,预计2017年12月底可为南阳再添一枚含金量较高的地理标志品牌。
艾草飘香已千年,产业兴盛在今朝。宛艾,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势头,在南阳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