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产业,走上健康中国的重要轨道——南阳艾草产业现状及当前面临瓶颈浅析
2019-09-03 来自: 南阳宛艾产业协会 浏览次数:3986
宛艾产业轨道的方向,就是将南阳宛艾融入南阳、中国乃至世界大健康产业。
2017年初,南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艾草产业作为九个重大专项之一——“仲景健康城”建设的首要工作任务,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等,设立艾草产业发展园区,成立艾草产业协会,优化艾制品企业发展环境,举办中医药艾草专业节会推介宛艾品牌,令宛艾产品在市场中大放异彩,南阳艾草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打造艾草产业南阳得天独厚
道地艾材在南阳。
中国艾草目前主要产地是沿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南北各400余公里为适生区。南阳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一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艾草生长。除了野生艾草,艾草种植面积达24万亩,有超过10多万农民参与产业其中。
宛艾的量质同增让市场前景广阔。
南阳艾草产业以快速发展的速度占据中国艾草主要市场。依托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以艾绒为基础的艾产业,不仅成功开发出艾绒、艾柱、艾条等传统艾草制品,还开发出了艾叶精油、艾叶茶、艾香、艾草护肤品、艾叶皂等艾制品,涉及药用、灸用、食用、日用工业品等6个系列、160多个艾制品。据南阳宛艾产业协会统计,目前南阳百人以上的规模型艾制品加工企业70余家,干艾叶年吞吐量大约是22万吨,10多万农民从种植、采收、加工、销售这个基础产业链中收益。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南阳宛艾产业协会会长韦跃之立志打响宛艾品牌,把南阳艾草行业打造成强市富民的生态产业。为此,南阳宛艾产业协会连续3年在南阳承办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为南阳宛艾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对外宣传和推动作用。目前,南阳已发展艾草产品已达六大系列160多个品种,确立了艾草成为南阳“三花、三果、三药”特色种植中的一药的地位,建立艾草产业扶贫基地,创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商业模式。让艾草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文化回归、康养旅游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产业的发展也培育了以我市发明人南阳宛艾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马文晓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先后取得100多项专利,占全国同行业的80%以上。以南阳师范学院的“河南省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阳医专的“艾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阳理工学院的“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省级实验室”为科研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从政府政策支持,到农户热情参与,到协会统筹运作,这条绿色产业链,不断被拉长。这条生态富民路,正越走越远。
截止目前,南阳共有4个艾草产业园,1529家注册企业,不完全统计累计注册资金超过40亿人民币,年销售额超过百亿,成就了拥有80%市场占有量的全国艾制品加工基地和艾叶集散基地。
因此说,南阳打造艾草产业得天独厚。
宛艾产业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有行业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到2024年艾绒的产销量将有望翻一番,行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但是在宛艾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持续靠前的今天,我们依旧很清晰的看到,南阳宛艾产业面临着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原料种植环节,南阳艾草价格低下。湖北蕲春县“蕲艾”获地理标志后身价看涨,不少蕲春新上的艾加工企业或从南阳低价购艾草以及艾草成品,然后加工贴牌后高价销售。南阳艾草、艾产品多数依靠代工的形式生存,形成上游喝汤,下游吃肉的不正常局面。
在产品加工环节,设备落后。目前的规模化艾绒提取大多采用机械连续高温粉碎,技术原始,产品古旧;同质化竞争导致行业整体利润快速下滑,产品整体科学内容缺失。
在网络销售环节,南阳艾产业屡屡被起诉专利侵权。2017年超过100家企业被起诉,侵权赔偿以及私了赔偿金额超过600万元,200多家产品无奈从淘宝、京东下架。加上部分小厂参杂使假,过度包装,直接破坏了市场诚信。
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同质化瓶颈期表现突出。目前的艾叶利用率≤75%,艾杆的利用几乎为零,成本结构扭曲,资源浪费巨大,而且艾叶的利用主要仅限于艾绒一业独大,低水平高度重复,竞争趋于白热化,千厂一品,百品一绒,百年未变。
竞争的存在,就意味着品质有脱颖而出的机会;问题的出现,就意味着还有提升和改变的空间。就当今市场来看,所有人都意识到艾草是一块大蛋糕。而作为全国市场占有额80%以上的宛艾,不只是想从这块大蛋糕里分一块蛋糕,而是想要借助这块大蛋糕,经过时间,文化,技术的创新烘焙,打造出一款有“南阳”特色享誉世界的宛艾品牌蛋糕。从一块到一款的路很远、很长。但是宛艾立足南阳,传承发展艾产业,助力健康中国,共创世界艾乡的蓝图已经初绘成型。随着市委市政府对中医药的关心支持,以及立志于南阳艾草产业人的努力,宛艾必将经过风雨洗礼后,适应市场,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人类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